所有創業者都應該看的兩部片
所有創業的人都應該看的兩部片,推薦創業者可以一看。
1. 速食遊戲 《The Founder》(2017)
這是講麥當勞創辦人 Ray Kroc 的創業故事。
Ray Kroc 出生在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的一個捷克裔家庭,一次世界大戰後,他做過很多事,包括紙杯推銷員、鋼琴演奏、爵士樂手、還在芝加哥電台工作過,最後自己開了一家公司,專門賣奶昔攪拌機。
麥當勞一開始的構想是兩個兄弟想出來的,當時汽車剛進入美國家庭,很多人喜歡開著車在餐館買東西吃,汽車餐廳(drive-in)興起,麥當勞兄弟抓住了兩個重點:便宜、快速。
同一時期,Ray 也剛好觀察到類似的情況,雖然到了汽車餐廳,但通常等餐點都要半小時以上,所以開始遊說很多餐廳老闆系統化製作,控制出餐時間的點子。
剛好有一個餐廳(麥當勞漢堡餐廳)訂了六台奶昔攪拌機,引起了他的注意(一般餐廳只會訂一台)。
(中間劇情省略)
最有趣的是接近片尾時,Ray 在廁所問麥當勞兄弟中的弟弟 Dick:
「剛認識那天,我們帶你參觀了麥當勞,我們毫無保留,把整個系統跟秘訣都讓你知道,為什麼你不乾脆就…」
「剽竊你們的點子,然後自己搞嗎?那我一定會失敗。」
「你怎麼知道一定會失敗?」
「你們一定讓很多人參觀過,而且很多人跑去開餐廳,有多少人成功了?沒有。因為他們都忽略一個關鍵。」
「關鍵是?」
「連你都不知道關鍵是什麼,對吧?」「Dick,關鍵不在於你那一整套製作流程系統,而是名號」「如果我自己跑去開餐廳了,叫『克羅克』?『克弱克咧』?都很矬,叫麥當勞就很大氣!」*
這當然可能只是電影橋段。真正讓麥當勞起飛的其實是加盟事業的構想。
Ray Kroc 看起來是無良,把麥當勞兄弟的構想發揚光大後,就踢到一邊去了,事實上或許爭議性不小,但並不能完全這麼看。因為如果他繼續跟麥當勞兄弟合夥,不敢快速展店,麥當勞就不會是今天的麥當勞了。
但值得稱許的是,在他創業的過程中,他遇到很多好的人才,例如財務專家 Harry Sonneborn,建議他應該要買地,用買來的地租給加盟店,獲得的收入再拿來繼續買地擴點。這使得麥當勞在拓展初期擁有了健康的財務循環,後來也使得麥當勞成了很成功的地產公司之一。
Ray Kroc 是一個偏執狂,對於自己想要成功的事業的偏執,所有會阻礙前進的,一律要避開,但同時對於人才,則信任他們,大膽採用他們的構想去執行。
- McDonald 是愛爾蘭姓氏,『Son of Donald』的意思。
- Ray Kroc 後來也出了一本傳記《永不放棄:我如何打造麥當勞王國》,有興趣的人可以買來當作延伸閱讀。
2 激樂人心 《Get On Up》(2014)
這部是一兩年前看的電影,在台灣很冷門。
談到 James Brown,很多年輕一輩的可能不認識,但在西洋流行樂團,許多後來成為舞台上的大明星像是 Mick Jagger, Michael Jackson, David Bowie, Public Enemy… 以及後來的靈魂樂、放克音樂、Disco、嘻哈、雷鬼、搖滾樂…等樂風的發展也都深受他的影響。
不曉得 James Brown 的人,可能都聽過 I Feel Good 這首歌。
James Brown 被稱為靈魂樂之父,同時也並稱為放克樂之父之一,他的好友,同時也是節奏藍調及靈魂樂大師黑人盲歌手 Ray Charles 早他兩年在 2004 年過世,電影界也特別拍了一部 Ray 的傳記電影。James Brown 在 2006 年的耶誕節早晨因病過世,電影界特別找來 The Help「姊妹」的導演 Tate Taylor 執導 James Brown 的傳記電影 Get On Up,The Help 裡頭的兩位著名的黑人女演員 Viola Davis 及 Octavia Spencer 則分別扮演 James Brown 的母親及阿姨。深受 James Brown 影響的 Mick Jagger 是知名的滾石合唱團的主唱,同時也擔任這部片的製片之一。
電影本身拍攝手法比較屬於編年方式,把 James Brown 不同時期的發展跟經歷,偶爾穿插鏡頭的方式呈現,但整部片最令人驚艷的是飾演 James Brown 的 Chadwick Boseman,宛如 James Brown 再世,樂壇上有很多人受到 James Brown 的影響,例如貓王、Mick Jagger(滾石合唱團)、Michael Jackson 等。
除了電影本身的演員跟音樂很出色以外,這一部片算是還原度很高的傳記片。更特別的是,其實 James Brown 把經營自己當作是一個事業。
故事從他被家人拋棄、在貧民區長大,就連彈奏音樂也被鄙視,但他自小就喜歡聽人家演奏。
最一開始,他常在不同的餐廳出現,模仿,並積極爭取演出的機會。在一個機會中,他遇到另一個節奏搖滾名人 Little Richard,介紹了他的經紀人 Clint Brantley,推薦 James Brown 準備了十份拷貝,在電台開始播放而發跡。
隨後開始出了唱片,中間來來去去,組成了自己的樂隊,練團時,其中有一個樂手 Maceo Parker(著名放克與爵士薩克斯風手)說:
「這節拍不對」
「哪裡不對?你出過多少暢銷唱片?」「這音樂聽起來好聽嗎?」
「好聽」
「各位,你們的耳朵都是上帝創造的,不要跟上帝的耳朵爭論,好嗎?」「既然好聽,就是悅耳的音樂,不必依循什麼規則」
那個時代,爵士樂被視為不入流的音樂,因為節拍、樂調都太隨性了,根本不循古典樂理。在音樂上,James Brown 大膽嘗試自己覺得美妙的曲調,在演出上,也有很不一樣的舞蹈演出,後來還成為影響貓王、Michael Jackson 等的典範。
(中間劇情省略)
James Brown 比麥當勞的 Ray Kroc 還要偏執,有一種絕對偏執的自信,但這種自信又往往可以創造成績,所以在往成功的路上,很多人跟他合作,不合則求去,所有會阻礙他往成功之路繼續邁進的,最後幾乎都不會成為他的伙伴(包括老婆)。
現在流行「破壞式創新」,James Brown 這種不循既定規則的個性,絕對是「破壞式創新」代表性人物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