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都該有個 Second Life! By Danny Lin on 8 八月, 2012 | Leave a response [Photo courtesy Robert Conley, CC] 別誤會,這不是那個線上遊戲 Second Life! 我想,我們應該都聽過或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: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,你想要…?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,你會…? 這問題看似簡單,其實很複雜。首先,你可能會很鄉愿地說「我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」,對著你的家人、你摯愛的人,你可能會這麼說;對你無怨無悔的過往,你可能也會這麼說 — 但,如果人生真的可以重來,你還想要做同樣的選擇嗎?至少我的答案是:不要。 (繼續閱讀…)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...學習不必在他方 孩子就是要自己帶比較好 用「心」引導 人生要學會犯錯 教育問題不在別人,在自己。
人生的最後一堂課 By Danny Lin on 6 四月, 2012 | Leave a response 我也許有些落伍了,但我現在才看到這個演講的完整錄影。 YouTube 跟 Wiki 真是網路時代給這個世代的人最棒的兩大發明!我常常會在閒暇時逛 Wiki,翻著一個簡單的詞,開始往下探索,於是,我就像發現了新的寶藏似的,貪心地想要把所有東西都吸收光。我買過大英百科、微軟的 Encarta 百科,但 Wiki 就像一部活的、不時在變形、變化、前進的現在進行是的史書,也許這個形容不夠好 — 總之,收穫很多。YouTube 用另一種我們更熟悉的方式把知識記錄下來… 沒錯,我以前隱約聽過 Randy Pausch 的事情以及他的演講,很可惜今天才看到這個演講。這是一個很正面,很啟發人的演講,值得分享給大家。正如後面我所附上的一篇時代雜誌的「給 Randy Pausch 的 10 個問題」的翻譯,Randy 提到馬克吐溫的名言: “Don’t let your schooling get in the way of your education.” 「不要讓你的學習侷限在學校裡」 人生隨時都在學習,一直都在學習,也許你看過這個演講了,也許還沒有,我相信你每次看都一定會有不同的感想。Randy Pausch 在最後講了一句話: It’s not about how to achieve your dreams, it’s about how to lead your life, … If you lead your life the right way, the karma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, the dreams will come to you. 關鍵不在於如何達成夢想,而是如何無悔過人生,如果你能好好過人生,人生自會為你尋找答案,你的夢想自會實現。 生命的最終,Randy Pausch 選擇回到最初的原點思考。這也是我在心的原點一文結論裡很深切的自我省思。 (繼續閱讀…)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...敏捷工作術(1) — snippet
生命的價值 By Danny Lin on 19 三月, 2012 | 2 Responses 從小寫作文,我們就知道第一段與最後一段是最難寫的,第一段很難下筆,因為那會影響一篇作文的「調性」,而最後一段往往要呼應第一段,讓一篇作文有始有終。我在寫第一個電影劇本時,最讓我苦惱的,不是第一場戲,而剛好就是最後的十場戲,替一整部戲下一個結論。 生命如果活得精采,要劃一個句點當然很不容易,但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個月,你有三個願望,你的願望會是什麼? 最近看了一部很有趣的電影 A Little Bit of Heaven,一開始看到是 Kate Hudson 主演,心想八成是爛片,因為她這幾年來一直都在演一些很不怎麼樣的娛樂片,所以一開始以為這會是一部喜劇片 — 事實上,看到最後,也覺得這是一部勵志的喜劇劇情片。 劇情內容很簡單,基調是喜劇的劇碼,不過有一些很深層的省思值得分享。 Marley 是個女強人,廣告公司的女主管,就在她高升公司副總時,意外得知自己得了癌症。這一輩子,她以為自己再也找不到愛自己的人 — 親情、愛情,她都這麼認為 — 所以跟父母感情始終有些隔閡跟誤解,男女感情上,只追求生理上的解脫,卻總覺得心裡頭很空虛,直到她在醫院檢查時,遇到一位年輕的醫生 Julian Goldstein,進行檢查時睡著了,在夢鄉裡她去了一趟天堂,遇到了上帝(Whoopi Goldberg飾),上帝告訴她:你就快死了,但是你可以有三個願望,她以為對方在開玩笑,因為長得像 Whoopi Goldberg,順口說了:一百萬美金、學會飛,第三個則沒有說出口,但其實她是希望遇到一個愛她的人。 (繼續閱讀…)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...所有創業者都應該看的兩部片 不負責任電影短評 Margin Call 台灣電影的這些年那些事 心靈的解藥:阿娜答有點blue觀影感
給一位年輕人的信 By Danny Lin on 17 三月, 2012 | Leave a response 最近因緣際會,指導了一個學生組成的團隊。 來拜訪我的年輕人中,有一位寫了信問我一些生活經驗,給了他一些建言。在這裡補充了一些,希望對其他人也有一些幫助。 請問,以後我可以稱呼你做老師嗎?唉,因為我覺得我自己在技術方面接觸得不多,可是你經歷的事情又不局限於技術,還有很多。我很想向你請教很多事,尤其是你的社會跟人生經驗。這個團隊嚴格來說是我參加的第一個課外活動,以前有參加社團,但是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積極的態度。 我是一個僑生,大一剛來的時候說話很直接,得罪不少學長姐,還有很多和人之間的相處沒有拿捏很好, 禮貌上可能會少了一些。有的時候自己覺得無所謂,後來我體認到有些實際上是不禮貌的表現, 經過一番洗禮現在稍微懂得修飾,但是我還是很怕會給人一些不好的感覺,我覺得人需要一些人生的老師,比起課堂上的老師要來得更重要許多。 (繼續閱讀…)
機會:一段午間的對話。 By Danny Lin on 2 三月, 2012 | Leave a response 「什麼時候可以上班?穿白襯衫來,看起來比較乾淨嘛⋯」「這工作你可以嗎?我們這工作比較粗重哦」 今天中午在公司附近的 MOS 漢堡獨自用餐,聽到了這樣的一段對話。一位大約五十五歲左右的男性在面試,面試官是附近中餐廳的老闆娘…我曾多次去用餐過。 「你是原住民哦?」「咦,你有吃檳榔嗎」「不常吃」…其實那個嘴唇就是常吃,不過為了找工作,怎麼樣也不能說自己常吃。「你有吃檳榔,我們這裡賣吃的,這樣客人會覺得比較不乾淨,你可以忍得住不吃嗎?」 老闆娘看到這位阿伯的嘴唇特別紅,好奇問了一下。 「可以,我沒有吃上癮,隨時可以不吃」阿伯趕緊答道。「你檳榔真的可以不吃哦?」老闆娘又再次確認了一次。阿伯:「我一定可以,只要有工作就好」 看了看阿伯,老闆娘大概覺得這位阿伯很「古意」,又再次帶點擔心的口吻詢問著。 「我們這裡工作比較粗重,有時候要進廚房去幫忙,一個月休四天,一個月我給你兩萬四」老闆娘說明著工作內容,深怕阿伯無法勝任。「哦,你父親是外省人,母親是原住民,難怪,因為我看你這個姓很特殊」 (繼續閱讀…)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...年輕的本錢 Moneyball:心的原點 跟自己比,就好! 信任 你敬業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