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彈指神功~阿丹的東京紀行
*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8/12
上個月阿丹去了一趟東京,看到的不是只有用功的日本人,隨時拿著口袋書在研讀的景象,也不是滿街由中山美穗代言的各式廣告看板,而是滿街人手一支的行動電話,或電車上,或在街角,就這麼一聊半個小時。那時候還頗為納悶,覺得日本人真是有錢,拿大哥大當市內電話用。後來一問之下,才知道那種PHS系統的行動電話(相當於幾年前在台灣興起的CT2二哥大)的費率跟公共電話一模一樣。 (繼續閱讀…)
*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8/12
上個月阿丹去了一趟東京,看到的不是只有用功的日本人,隨時拿著口袋書在研讀的景象,也不是滿街由中山美穗代言的各式廣告看板,而是滿街人手一支的行動電話,或電車上,或在街角,就這麼一聊半個小時。那時候還頗為納悶,覺得日本人真是有錢,拿大哥大當市內電話用。後來一問之下,才知道那種PHS系統的行動電話(相當於幾年前在台灣興起的CT2二哥大)的費率跟公共電話一模一樣。 (繼續閱讀…)
* 原文刊載於高點機構於 1998/12 出版的「校園手札」一書,筆者應邀提供一篇寫給學生的文章。
生活在這個資訊時代,如果沒能掌握資訊脈絡,你將很快被時代潮流淘汰。在政府「三年三百萬」的網路人口目標下,近年來,網際網路在國內急速竄起,各行各業、各年齡層,無一倖免,每個人都在學習如何使用網路,網路不再只是電腦族的專利,網路的流行不僅僅代表了時代潮流,更意味著資訊時代真正的來臨。身為一個現代的大學生,相信你也希望自己是一個不落人後的校園網路新鮮族。 (繼續閱讀…)
*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8/11
有的人一輩子尋尋覓覓,為了自己的理想,想要找尋理念與默契與自己頻率相符的夥伴,卻永遠只能單打獨鬥。有的人卻可以在簡陋的車庫裡,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車庫傳奇。有的人卻可以在實驗室,創造出稱霸軟體界的大亨。誰說程式設計師永遠只能跟程式碼在一起,就有四個以色列年輕人,以一支ICQ程式,在網路上小兵立大功,成為舉世聞名的焦點。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,阿丹一直相信只要有夢,就有實現的可能,如果你連夢都不想做,那永遠也不會有實現的一天。 (繼續閱讀…)
* 原文刊載於網路通訊雜誌 1998/10
前陣子休假無聊,到錄影帶店租了一部好萊塢片SPHERE(中文翻成「地動天驚」)。如果你也看過這部片的話,想必也能體會其中一個中心意旨:每個人的人格與思想其實都有著兩面。一面是表露在外的形象與言行舉止,我們姑且稱之為顯性人格;另外一面是隱藏在人的內心世界,包含著人的潛意識行為、想法,也許連自己也不曉得的隱性人格。 (繼續閱讀…)
* 原文為網路通訊雜誌 1998/9 當期特別企畫特稿
其實打從你自娘胎哇哇墜地開始,你就要開始學習如何管理網路了。一個生命的誕生,也許我們可以視為一個新的網路節點,但其實也代表你將從此與人際網絡結下不解之緣。網路這個名詞雖源自數十年前,但這幾年在Internet的推波助瀾之下,「網路」舊瓶換新酒,似乎又成了一項新技術,而原本就存在人際網絡的網路管理課題,也再度受到重視。今天我們不談純技術,筆者將嘗試回歸人的角度來探討網路管理的奧妙,希望帶給讀者不同的想法。 (繼續閱讀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