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對宮崎葵有印象,其實是看了一部2006年由日本愛情小說家市川拓司的作品改編的電影叫《ただ、君を愛してる》(現在只想愛你) 。那是一部純愛電影,電影的結局是一個悲劇配上純純的愛,宮崎葵在裡頭的模樣跟現在有很大的差異,看起來就像是住在隔壁的鄰家女孩 — 即使到現在,很多人仍然被她這種氣質所吸引,但之後急速在日本影壇竄紅,其中,2008年NHK製作,在日本收視爆發的大河歷史劇篤姬以她為主角,應該是宮崎葵在台灣人氣爆紅的主要原因之一(及其後為 Olympus 代言微單眼相機,在台灣大量放送其廣告片) — 我承認,我是因為宮崎葵才看這部片的。
《ツレがうつになりまして》[1](親愛的得了憂鬱症。台譯:阿娜答有點blue,算是很貼切的譯名)這部電影也是宮崎葵主演,去年金馬獎邀約為閉幕片,宮崎葵為此還來台灣「站台」。這部電影拍攝之前,其實是由藤原紀香在2009年主演的NHK週五深夜同名日劇,不過收視率普普,所以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注意。
很多人看到是宮崎葵主演,以及受了電影海報的影響,可能很直覺會覺得這是一部喜劇片,不過,由於這是一部漫畫改編的電影,女主角在劇中的職業即是喜歡畫漫畫的家庭主婦,整部片穿插了許多漫畫當作是橋接不同場戲間的cut,其實有效地把這個原本「憂鬱症」這個很嚴肅話題的故事主軸的基調轉化為輕鬆、溫馨的家庭相處及職場應對的戲碼。
男主角堺雅人在日本名氣頗盛,在台灣也許就比較不為一般人所熟知。他在劇中飾演的是一個循規蹈矩、一切都得照規矩來的軟體公司客服部職員,電影一開始就透過幾個橋段來鋪陳男主角的個性與特質。例如,他每天自己早起做便當,因為喜愛起士,他準備了不同的食物保鮮盒,每天都要為自己的便當搭配不同的起士,並且標上名稱;打開衣櫥,一絲不苟整齊排列的衣服,以及每天不同顏色,並且在架子上吊掛得很整齊,長短一致的不同領帶,每天有規定的款式與顏色;在公司收到客訴的來信,將自己姓氏「髙崎」寫成「高崎」而感到氣憤等。堺雅人其實把劇中男主角那種龜毛的個性透過感情、表情的表露,演繹得十分精彩。
女主角晴子則是天真、無邪,喜愛畫漫畫的年輕家庭主婦。一開始,她只是為了貼補家用,所以替出版社畫「讀者喜歡的漫畫連載」,後來編輯決定停載,而老公在患了憂鬱症後,辭職在家修養,家裡的經濟在沒有固定收入的情況下,銀行只剩下26萬日圓的存款,她不得不向出版社低頭,希望可以「求」得一份工作,再也不能像過去只是貼補家用的玩票性質的塗鴉。
編輯向他介紹了一個比較安穩的部門,讓她暫時有了經濟上的依靠,在不必為了賺錢而畫漫畫的期間,她開始把自己與老公的故事畫成漫畫,交給新單位的主管,主管看了以後十分喜愛,跟她有了一段對話:
創作者都是為了自己想畫而畫,從來不是為了讀者的偏好而畫,因為這樣,創作者才能創作出真正的故事,畫出真正的感覺。
這句話其實點醒了她 — 要傾聽自己的心。
回歸真正的自我,才能走出憂鬱
在這段劇碼前,她的老公因為她在趕稿時不經意回了一句「很煩」,萌生死意,竟然在浴室嘗試想要自殺。後來幸好被剛趕完稿子的她發現,之後他自己在心裡理出的一個道理:
「一直以來都是為了擔心我的妻子才想治好病,但現在我想為自己治好病,不是為了別人」
這兩段其實都在點破憂鬱症的解藥,其實正是每個人自己的心。憂鬱症其實是一種文明病,由於社會生活極具往都會化發展,每個人心裡所承受的壓力要比以前遠大得多,在經濟、生活、職場,以及家庭等各種面向的壓力碰撞在一起時,變產生了這種劇中描述為「心靈的感冒」的症狀 — 每個人都可能會得這種「感冒」;然後或許鑽牛角尖,甚或在心理層面開始有了很複雜的衍生變化。不過,最終最佳良方還是需要自己想通、想開。
在電影一開始,她經常會去看的古董店裡,老闆替她找到了一個幾十年前的古董玻璃花瓶,不怎麼漂亮、起色的吹製技巧,可是卻很樸實、耐看,老闆跟她說了一句話,讓她對生活的體驗有了更深一層的見解。
「這個瓶子雖然只是個玻璃瓶,但正因為沒有破碎,今天才會在這裡」
「沒有碎掉就是其價值所在囉」
這只花瓶,其實暗喻的是每個人的內心。我們每個人生來其實本來就無所求,非常樸實,不過因為外來的刺激,開始有了一些變化 — 但只要沒有破碎,就永遠有存在的價值。如果我們放開心,回歸到最原始樸實的自己的心的原點,那也是許多憂鬱症患者一直苦尋不得,卻其實就進在咫尺的內心深處 — 很多事情,也不必強求,沒有就算了。晴子後來在餐廳與一位婚姻剛離異的女性友人有過這樣的對話。
「一想到有人心裡已經沒有我了,就像是否定掉了以前所有的感情,好難過…從今後,得加緊努力了,不然…」
「如果痛苦的話,就別努力了,保持平常心就好了」
除此之外,生活中的朋友、家人,也都是我們的心靈解藥。只要敞開心胸去擁抱那些原本就在我們身邊,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想法,回到原點時,你會發現,其實「心靈的感冒」已經自己痊癒了。
後記
這部片其實可能不如很多人預期,特別是海報、行銷宣傳文字與實際劇情與課題間的落差;除了宮崎葵在劇中滿點的可愛以外,談論的課題其實是很多人忽略,但有點嚴肅的文明病。當然,你也可以從這部片中的許多夫妻相處的橋段,體會出一些婚姻之道,不過就是相互關心與扶持,很多時候,親情的支持與相互扶持,不只是在婚姻、愛情、親情中,都可以產生很令人驚訝的力量 —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遇到的難題,也不過就是如此嘛,有家人的支持,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。
電影透過兩位明星成功地包裝嚴肅的社會課題,提供社會省思與省視的機會,實在難得。
附錄:
[1] ツレ在日文是支柱之意,在關東、關西地區代表不同意義,這個電影的故事發生在關東地區,ツレ在此是另一半之意,在關西則比較傾向以此稱呼親密的好友。